近日,一款轮式人形机器人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亮相,进入试用阶段。它是全国首款用于临床诊疗的具身智能机器人,由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任张涛教授团队研发。
上海六院骨科足踝外科主任医师施忠民介绍,这款门诊具身机器人有几个应用场景:在普通门诊,病人等待时间往往很长,可以在等候就诊时让机器人做预诊。它会问病史、采集病人相关信息、做步态分析,并采集、分析病人带过来的外院检查报告。在此基础上,机器人根据骨科评分系统完成评分,出具初步的诊断报告。病人进入诊室后,医生会看“机器人医生”发来的诊断报告,并做确诊,从而提高问诊效率和患者满意度。
试用情况显示,机器人预诊一名患者的时间为5—8分钟,每天8小时理论上可完成60名以上患者预诊。
“机器人医生”上岗的背后,是张涛团队开发的“智能体驱动多装备医疗集成技术”。它突破了传统人工智能单纯分析框架的局限,将控制算法与人工智能融合炒股配资交流网,用控制算法驱动硬件装备,用人工智能做精准分析与决策支持,实现了具身智能在医院门诊的落地。
易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