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她是无名英雄,我的整个事业炒股如何配资,都是与她分不开的!”
这句深情的评价出自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之口,指的是他的妻子——吴筱之。华罗庚的数学成就背后,有一个坚韧支持的女人,她和他风雨同舟,坚守了几十年的婚姻,即使在危急时刻,她也从未离开过他。可以说,吴筱之不仅是华罗庚的妻子,还是他生命中的救命恩人。在他经历过一次生死考验后,若没有她的无私付出,华罗庚可能早已不在人世。尽管二人曾携手走过岁月长河,但晚年的他们,最终却因种种原因走上了分离的道路。即便如此,他们未能见上一面时,已经是永别了。
那究竟是什么样的曲折经历,让这对原本恩爱的夫妻最终走向了分离呢?
展开剩余87%华罗庚的出生并不显赫,他生于1910年11月12日,江苏省金坛县的一个普通家庭。作为父母的老来子,他的家庭并不富裕,家里维持生计的唯一来源就是一间小杂货铺,主要销售棉花和草席。尽管家境贫寒,华罗庚的父母并没有太多的商业头脑,甚至常常因生意上的账目不清而去拜菩萨求保佑。这样的父母,似乎无法与数学天才的华罗庚产生太多联系。然而,奇迹般地,这对父母却生下了一个数学天才。华罗庚的数学天赋在很小的时候便初现端倪。
尽管家里贫困,华罗庚从小便表现出对数学的浓厚兴趣,尤其喜欢做数学题。由于家里买不起纸张,他便将店里用来包棉花的草纸收集起来做题。有时为了做题,他常常忘记照顾店铺,顾客来了也不理会,因此不止一次被父母骂。然而,正是这种与数学深度融合的日常,使得他逐渐展现出非凡的数学才华。华罗庚的天赋第一次展现是在家里的一次场景。当父亲算账时总是算不清楚,华罗庚仅是小学水平,却主动接过账本,短短时间内便帮父亲算清了账目。这一举动令父母大为震惊。
即使家境清贫,华罗庚的父母还是节衣缩食,尽力满足他求学的愿望,并送他去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攻读商科。尽管只读了一年,但由于家庭经济压力过大,华罗庚最终不得不告别校园,转而自学起了高难度的数学课程,如《微积分》和《大代数》等,数学的探索欲望未曾减弱。
1927年,17岁的华罗庚在父母安排下与吴筱之成婚。虽然这段婚姻是包办婚姻,但华罗庚的父母考虑到他的性格特点,特意挑选了性格独立、善解人意的吴筱之作为儿媳。婚后,华罗庚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,但他的心思始终放在数学上。吴筱之理解并支持他的兴趣,尽心尽力地照顾家庭,让他能够专心学术。
婚后的第二年,两人迎来了第一个女儿。然而,幸福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席卷了江苏金坛县,华罗庚的母亲首先不幸去世,随后他自己也感染了这种传染病。高烧不退的华罗庚渐渐失去意识,每天只躺在床上说胡话,几乎丧失了所有的行动能力。眼见他病情加重,吴筱之急忙请来了郎中,然而郎中叹息道:“这场疫病太凶猛,华罗庚即便年轻力壮,也难撑过。”他劝吴筱之准备后事。
面对这一切,吴筱之虽然痛苦,但她始终没有放弃。她决定留守家中,照顾病重的丈夫。家中因华罗庚生病而失去了收入来源,家里渐渐捉襟见肘。为了筹集医药费,吴筱之偷偷地典当了自己的嫁妆。而且,她整日寸步不离地照顾华罗庚,给他擦洗身体,处理他的排泄物。长时间躺卧让华罗庚身上长了褥疮,病情愈加严重。然而,即便如此,吴筱之依然没有放弃,她的爱与坚持终于换来了华罗庚的康复。
尽管病愈后的华罗庚留下了腿部的终身残疾,必须依靠拐杖才能行走,但吴筱之从不嫌弃他,她只觉得他能康复是最重要的事。华罗庚自己也深知,这份生命中的救命恩情,吴筱之已经为他付出了太多。
病愈后的华罗庚并未止步,他一边继续工作,一边不断钻研数学。吴筱之依然全力支持他,为了让他能专心学术,她承担了所有家务。这段期间,华罗庚在上海《科学》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,并逐渐在数学界崭露头角。1930年,20岁的华罗庚发表了震动数学界的论文《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》,这篇论文不仅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,也使他受到学界的重视。
当时,清华大学的熊庆来教授得知华罗庚的情况后,深感痛惜,并破格录用他为图书馆馆员,给了他进一步发展的机会。尽管面临许多现实问题,包括妻子怀孕、家中经济困窘等,吴筱之始终理解华罗庚的数学梦想,并支持他继续深造,甚至决定自己承担起家中的一切。
华罗庚终于得到了机会,搬到北京并开始在清华大学工作。在那里,他不仅攻克了更多的数学难题,还为世界数学界贡献了杰出的研究成果。与此同时,吴筱之依然在背后默默付出,她一边照顾孩子,一边帮助华罗庚解决生活琐事,让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术研究中。
岁月流转,华罗庚在世界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,屡次获得国际学术奖项,并应邀去英国剑桥大学进修。即使在艰苦的战乱时期,吴筱之依然不离不弃,和他共同度过困苦岁月。战后的华罗庚放弃了优渥的美国工作,选择回到祖国,投身于建设新中国的数学事业。
然而,长年的劳累和过度工作最终让华罗庚的身体承受不住,1975年他因心肌梗塞倒下,尽管经过抢救,他的身体依然受到严重损害。吴筱之为了丈夫的健康,曾多次劝他休息,然而他依然执着于自己的事业,这让两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裂痕。最终,1980年,华罗庚和吴筱之选择分居,虽然后来儿女的提议让他们开始了分居生活,但这场分离却成了永别。
1985年,华罗庚赴东京大学进行学术演讲时,不幸因心脏病发作倒在讲台上,英年早逝。此时,吴筱之依旧未能与他见上最后一面,她只能孤独地度过余生,并将华罗庚的遗骨与自己的合葬。吴筱之虽然过上了孤单的生活,但她的支持与付出始终是华罗庚一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华罗庚的一生,始终奉献给了数学和祖国。他最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坚持为国家、为世界贡献自己的智慧。吴筱之,这位无名英雄,用她的爱与坚定支持,成就了华罗庚的一生。
发布于:天津市易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